(說是閒聊但其實不太閒。)

上一篇文我才說想要恢復寫作的習慣,但我很快地發現寫作不是一件能夠久久不做之後能夠突然每天都做的事情。而寫作跟思考是相輔相成的,這意味著--很令人沮喪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好好思考了。

台大的傅鐘只敲21下,因為傅斯年校長說『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的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現代人生活忙碌,每天花三個小時坐下來沉思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抓住可以用來思考的時間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歐陽修說讀書最佳時機是馬上、枕上、廁上,我個人倒認為這些時間用來沉思更好,畢竟在車上、床上和馬桶上閱讀,以現代的醫學觀點而言有傷眼力。

 

那麼該思考些什麼才好?其實想不出東西來是正常的,因為思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雖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但思考仍然事件需要訓練的事,尤其是接觸大量資訊刺激的現代,就算不思考也能填滿時間,對於許多人而言思考就成了更加困難的事情--生活中充滿了大小事,當有空坐下來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度日如年,這空白的時間應該怎麼打發?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沒事就開始玩遊戲傳訊息。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怕的事情,當整個民族傾向於不思考,這個民族不會有未來,那些不思考的人永遠脫離不了被人擺佈的生活。

 

最近讀了日本國高中生的指定閱讀物《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再次覺得自主的思考是多麼的重要,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思考是與自我的對話,書中的主角本田潤一(外號小哥白尼)是一個十五歲少年,卻能夠主動地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生產者和消費者、貧與富的關係、霸凌、背叛...等等課題,所以這本書被稱為『建立人生觀的第一本書』。以現實的眼光來看,這些問題就算想通了其實也對於生活或工作幫助不大,但思考的能力正是生而為人的證明,如果停止思考,那麼人和機器有什麼差別?

就是因為人會思考,所以才有了文學,一個人需要先想得出來才能寫得出來,而我自己認為多寫才會讓自己多想。余光中在《沙田七友記》形容陳之藩為人『想得比說得多,說得比寫得多,這樣其實很好。』,詩人說得不錯,筆下的文字應是思考的精隨,需要先想得到並且加以整理,才能成一篇文章。而寫作對於某些人(例如我)而言是件會上癮的事,其一是因為寫作不是一項人人皆有的能力,對於自己能夠將心裡所想化為文字,我們多少是自豪的,因此會寫也愛寫;其二則是文字的紀錄功能,文成以後立刻閱覽,幾天、幾個月甚或幾年後再次閱覽,又是不同的感想,看著幾年前的文章,懷想當年的歡喜與煩惱,也是一大享受。所以我們酷愛寫作,從而也多加思考以得到更多的題材來寫作。

 

我為我能寫作而驕傲,也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夠思考、願意思考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M.J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